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的主要觀點
班杜拉畢業(yè)于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后入美國衣阿華大學專攻心理學,1951年獲碩士學位。他是社會學習理論重視榜樣的作用,強調個人對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主張建立較高的自信心。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的主要觀點
1、觀察學習
班杜拉把觀察學習定義為:“經由對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現(xiàn)存的反應特點得到矯正。在這一過程中,觀察者并沒有外顯性的操作示范反應”。簡言之,就是指人通過觀察他人(榜樣)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新行為的過程。
觀察學習的過程。班杜拉認為,新行為的習得過程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包括注意、保持、運動復現(xiàn)和動機作用四個具體過程。
2、身份認同
班杜拉指出,為了獲得社會認同,個體通常會模仿一個特定的參照群體。身份認同是人們參照群體中所認可的角色模式的積極接受。
3、自我效能
班杜拉提出個體的自我效能水平會影響他們在學習和表現(xiàn)方面的成功。自我效能是個體相信自己能夠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念或信心。
4. 社會認知
班杜拉使用了社會認知的概念來探究個體如何處理信息。社會認知是人們如何感知、解釋、記憶和使用社會環(huán)境中的信息和社會交往的過程。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的重要意義
社會認知理論源于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強化或懲罰對個人行為習得的影響,后基于行為主義的局限性,融入榜樣與資源等環(huán)境因素、信念與自我知覺等個人因素,形成了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認知理論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人類活動是由個體行為、個體認知及其他個體特征、個體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這三種因素交互決定的,三種因素的動態(tài)交互作用構成了我們的社會認知。
但這三個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既不會同時發(fā)生,強度也不盡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因素之間的雙向作用才會逐漸得以發(fā)揮。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的心理學分析
班杜拉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環(huán)境和經驗的影響的。因此,心理學家們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人類行為來了解人類是如何感知、思考和學習的。
心理學家們可以通過實驗來研究人類行為,以了解人類如何對不同的刺激做出反應。通過這些實驗,班杜拉行為主義理論為心理學家們提供了一種研究人類行為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