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jīng)10大名句
老子,男,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后入楚)國苦縣(古縣名)。
老子的道德經(jīng)10大名句
1、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5、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1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的道德經(jīng)簡介
1、《道德經(jīng)》,傳說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2、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
3、《道德經(jīng)》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
4、《道德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tǒng)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的核心思想
在老子的本體論中,盡管他沒有將世界中的物質(zhì)與精神做具體的區(qū)分,但他能夠用“道法自然”說明宇宙的總體構(gòu)成,要遠比原始宗教的天道觀進步的多,也比樸素唯物主義所闡述的金木水火土要深刻的多?!独献印芬粫男纬?,標志著人們抽象思維能力水平已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而且強調(diào)“無為無不為”?!盁o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fā)揮萬民的創(chuàng)造力,做到自我實現(xiàn),走向崇高與輝煌。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yè),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guī)律,遵循客觀規(guī)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guī)律。
老子首先提出物極必反的思想。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善可為妖,事物發(fā)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zhuǎn)化。由道產(chǎn)生運動,到一定極限,又復歸于道,如此周行不息。
老子這一思想,在以后的《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揚雄的《太玄》等書中,都有所承述。這個主張比較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所以時至今日依舊值得人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