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是什么時期
鄭和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原本姓馬,名為馬名三寶,是云南昆明人。后來得皇帝朱棣器重,被賜姓“鄭”,從此改名為鄭和。
鄭和下西洋是什么時期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明朝明成祖朱棣時期。明朝前期,當時我國已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富強國家。隨著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
鄭和本姓馬,名三保,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家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祖父和父親都朝拜過伊斯蘭教圣地麥加,使他從小就對外洋的情況有所了解。大約在14世紀末,鄭和被收入宮內。1405年,鄭和奉明成祖朱棣的命令首次出使西洋。
鄭和寶船的大小和數量是什么
據明朝史籍描述,鄭和寶船(船隊中的旗艦)高大如樓,折合成現代長度單位,也許超過136米(447英尺)長,56米(183英尺)寬。有些學者認為,史籍的這個描述很難查證,又認為木帆船的長度如果超過90米(300英尺),結構上會有問題,因此質疑寶船是否真的如此巨大。
有一篇論述鄭和寶船的文章說:“所有跡象都顯示,寶船的大小被夸大了。如果說每只寶船長200‐250英尺[60‐75米],會比450英尺[1355米]更合理?!睙o論史籍是否真的夸大了寶船的大小,在15世紀能造出長度超過60米(200英尺)的船已經很了不起了,而鄭和的船隊有62艘這么大的寶船。
鄭和為什么能下西洋
1、鄭和懂兵法有能力
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zhàn),具有軍事指揮才能。鄭和少年時就在明軍中服役,在明軍中長大,后轉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鄭和成年后,經受了戰(zhàn)火考驗,跟著朱棣參加“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zhàn)南北,經歷數次重大戰(zhàn)役,具有實戰(zhàn)經驗。
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jiān)”軍銜,將二萬余名官兵交給鄭和指揮。鄭和下西洋中的幾次軍事行動也證明了鄭和的軍事指揮才能,確保了這幾次軍事行動的成功。
2、鄭和知識豐富
熟悉西洋各國的歷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鄭和下西洋前,鄭和曾出使暹羅、日本,有進行外交活動經驗。
特別是永樂二年出使日本,通過鄭和的外交活動,使得日本國主動出兵清剿在中國沿海的倭寇,并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簽訂貿易條約。這些外交成果使朱棣皇帝十分滿意,并為下西洋解除了后顧之憂。
正是由于鄭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才促使朱棣皇帝把下西洋重任交托給鄭和。在鄭和下西洋途中,鄭和不辭辛勞,往返于西洋各國之間,妥善處理各種外交事務,解決了一系列棘手問題,化解了矛盾,穩(wěn)定了國際關系,提高了中國威信。這充分證明鄭和嫻熟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3、鄭和有航海知識
鄭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識。鄭和從小就從其父親那里得到有關的航海知識,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在鄭和擔任內宮監(jiān)太監(jiān)時,營造宮殿,監(jiān)造船舶,有造船經驗。
在鄭和下西洋前,鄭和進行了兩次較遠距離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識,積累了航海經驗,為下西洋遠航打下了基礎。在下西洋途中,鄭和通過航海實踐,不斷地豐富航海知識,積累航海經驗,提高航海技術,使他能率領船隊,完滿地完成下西洋遠航任務。
4、鄭和熟悉信仰風俗
鄭和身份特殊,熟悉回教地區(qū)習俗。鄭和下西洋途經的國家、地方,無論信仰風俗是什么,鄭和憑菩薩戒之善巧方便,出色地完成遠航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