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塔爾和冬不拉的區(qū)別
冬不拉和都塔爾都屬于彈撥樂器,其中冬不拉是哈薩克人的傳統(tǒng)樂器,都塔爾是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樂器。冬不拉和都塔爾兩種樂器在外形、琴音、演奏方式上皆有所不同。冬不拉的樂聲寬廣,音量宏大,都塔爾的音色相對看來渾厚悠揚,兩種樂器各有特點。
都塔爾和冬不拉的區(qū)別
1.外形不一
冬不拉:琴桿細長,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兩種。
都塔爾:外形像個長柄的大水瓢,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和琴弦等部分組成。
2.琴音不一
冬不拉:琴音聲音較都塔爾大。
都塔爾:琴音聲音小。
3.演奏方式不一
冬不拉: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于重拍,挑用于輕拍。
都塔爾:演奏時右手五指并用,缺一不可,或撥或挑,或挑或掃。
4.分布不一
冬不拉:是北亞和中亞地區(qū)的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彈撥樂器。
都塔爾:是新疆維吾爾族鐘情的傳統(tǒng)彈弦樂器。
5.用途不一
冬不拉:適合彈奏一些節(jié)奏快速、奔放的曲子。
都塔爾:可作伴奏的樂器彈奏音樂,還可做為一件精美華麗的工藝品來展示。
冬不拉有幾根弦
冬不拉有2根弦。
冬不拉的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冬不拉音域范圍寬廣,適合彈奏一些節(jié)奏快速、奔放的曲子。冬不拉琴桿細長,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兩種。一般用松木或樺木制作,琴頸即指板,過去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發(fā)音小孔,張羊腸弦兩根,琴身有羊腸弦品位。冬不拉是哈薩克人的傳統(tǒng)樂器。
冬不拉樂器的起源
冬不拉是哈薩克族古老的民間樂器,關(guān)于它的起源,學界看法不一。
1.有學者認為在《史記》和《漢書》中描述的“烏孫”便是冬不拉。
2.也有學者認為從新疆克孜爾千佛洞壁畫《吹笛和彈東不拉的伎樂人》中可以窺測,在公元3世紀,便出現(xiàn)了類似冬不拉的樂器在民間流傳。
3.還有學者認為是公元10世紀左右喀喇汗王朝(今阿拉伯)的音樂家法拉比發(fā)明的,他所著的《卓越的音樂》中還介紹了樂器的構(gòu)造、性能及使用方法。
當下的共識是,現(xiàn)代的冬不拉距今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由古代許多氏族、部落、部落聯(lián)盟逐漸融合發(fā)展并形成多元的冬不拉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