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為什么離開項羽
范增之于項羽就像諸葛亮之于劉備,既是精明的謀士,又是左膀右臂。但范增與諸葛亮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劉備臨終托孤,諸葛亮得到的是滿滿的信任,范增則被算計,離開劉邦,病死歸途,令人嘆惋!
范增為什么離開項羽
亞父范增是項羽留給項羽的忠義之臣,范增善于謀劃,而且很有長遠眼光。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賢臣,項羽卻不不用,不僅不能用反而對其百般猜忌。
這當然有劉邦陣營的離間因素在內(nèi),但更多的卻是項羽的個人問題。
迫使范增離開項羽的主要原因是在鴻門宴上,項羽以婦人之仁輕易放過了劉邦,為自己留下了這個隱患。
范增在識人方面可是比項羽要強得多!他深知劉邦才是最有可能奪去項羽天下的勁敵,也因此才會力勸項羽設下鴻門宴,想要借機除去這個心腹大患。
可誰知那項羽竟會被劉邦的花言巧語欺騙,白白浪費了范增的心血。氣得范增大罵:“豎子不相與謀,我們這些人都要做劉邦的俘虜了!”從這以后,范增的心就冷了一半兒。
此后項羽又誤中劉邦的離間計,對部下將領產(chǎn)生了懷疑之心,甚至連忠心耿耿的亞父范增也信不過了。
范增出的計謀,提出的設想多不被釆納??上攵?,當項羽不再信任范增了,范增又怎能再發(fā)揮作用?而且一片忠心反遭猜忌,又怎能不傷心失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范增才向項羽提出辭職報告的。
而項羽呢?非但沒有盡力挽留范增,反而順勢答應了范增的請求。結果范增在返回家鄉(xiāng)的路上,背瘡發(fā)作而死。
項羽和范增怎么中的離間計
離間計,劉邦采用了陳平的計策,離間疏遠楚國君臣。項羽懷疑范增和漢國私下勾結,漸漸剝奪他的權力。范增大怒,說:“天下大事已經(jīng)大致確定了,君王自己處理吧。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xiāng)?!?/p>
回鄉(xiāng)時,還沒到彭城,就因背上癰疽發(fā)作而死。
蘇子說,范增離去是好事,若不離去,項羽一定會殺他。只遺憾他沒有早早離開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應當在什么時候離開呢?
當初范增勸項羽殺沛公,項羽不聽;終因此而失去天下;應當在此時離去嗎?
回答說,不。范增想要殺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職責。項羽不殺劉邦,還顯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時離去呢?
《易經(jīng)》說:“知道選擇恰當時機,那不是很神明嗎?”
《詩經(jīng)》說:“觀察那氣象,若要下雪,水氣必定先聚集成霰?!?/p>
范增離去,應當在項羽殺卿子冠軍的時候。
項羽與范增的關系
項羽和范增是君臣關系,項羽是霸王,范增是他的謀士,同時項羽非常敬重范增,尊他為“亞父”。范增與項梁近乎兄弟之情,與項羽近乎父子之情。但項羽后來對于范增,只是表面尊重,實際內(nèi)心里早已不當回事了。
范增為什么與項家有這么深厚的感情?二者其實并無血緣關系,而是因為共同反秦的偉大事業(yè),將范家與項家聯(lián)結在一起,結成了生死友誼。
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響應,形成一股巨大的反秦浪潮。范增此時已經(jīng)七十高齡了,古人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但范增七十仍不服老,將后半生的事業(yè)投入到反秦之中。
他投奔項梁之時,項梁起義正處在低潮,于是多謀多智的范增充當了“諸葛亮”角色,拿出范增版的“隆中對”。
項梁對于范增提出的擁楚王熊心為王,號令天下的建議言聽計從,終于擺脫了不利的局面,因此對于范增十分佩服加尊敬。范增與項梁名為君臣,恩若兄弟。